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教育>>内容

来自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杨昆娥的抗疫时光

  夜尽,卯时【单阏】阳气推万物而起  晨曦初露 

 

  又一个夜班即将结束,小心翼翼脱下包裹了数小时的白色战袍,突然有一丝凉意袭来,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裤腿、袖口都有些许的潮湿,鞋套边缘可见颗颗晶莹的水珠,摘下口罩的那一秒都不敢大口的呼吸,直到迅速离开缓冲区,才真正享受这一刻的无拘无束。这一系列熟悉的动作最近伴随着我接诊过多少发热的患者一时也数不过来呢。

 

 

  “早上好,最近怎么样啊?小昆昆?” 一觉醒来,看到手机屏幕上溢出这条温暖的信息,这是来自云南青基会希望工程发来的问候,我从小就是云南省希望工程的受助者,我这做“女儿”的,无时无刻不被这位“老母亲”牵挂着,因为最近疫情期间的工作特殊性,还真没少让希望工程里的家人们为我担心。 

    

  晃眼间我到发热门诊支援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在2019年快结束时,我对即将到来的2020年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憧憬,当然,现在的我也依旧如此。春节期间新型冠状肺炎的肆虐,曾让所有人的生活一度陷入阴霾,工作停摆,我科“希望心生命救助计划”先心病救助项目也受到了影响。虽然人类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和脆弱的,但是人们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力量却是非常强大的,那些脱下防服面具后疲惫的身影,和印满手印的请战书,永远见证了这一次的浩劫。疫情期间,我身边的“兄弟姐妹”有奔赴武汉支援的,有到发热门诊支援的,还有的去支援了其他科室空缺岗位,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无论何时都有一股力量在激励着大家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赴鄂“请战书”后的第15天 

    

  3月9日,在我向组织递交赴鄂“请战书”后的第15天,终于接到医院通知支援感染科发热门诊这一光荣的任务。自来到这里之后,我在护士长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很快就掌握了防护技能和各项核酸拭子采集的基本要领。发热门诊作为医院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24小时不停诊,遵循极为严谨和完善的接诊流程规范,对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进行处置,问诊现病史:发热和(或)呼吸道、消化道、全身症状的,包括发病前14天内有没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如:新冠感染接触史,相关地区或境外来历、居住、旅行史……都要详细询问,完善表格记录,医生通过有关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隔离留观。 

    

  我们医护在严密的防护服下工作,听力和视觉都会受限,呼吸受阻,爬两趟楼梯就会汗流浃背、憋闷缺氧,行动也变得迟缓,可是在大家的心里、眼里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上班前尽量少吃,少喝,排空大小便,因为穿好防护服后这些需求都无法进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调整好所有口罩和护目镜松紧带的位置和松紧程度,不然工作四五个小时之后要么勾得耳朵疼,要么勒得脑袋疼。我有一次给自己的手套缠胶带时弄得太紧了,不一会手掌都勒麻木了。下班后解除一身的束缚,可以清晰地看到额头、鼻梁上、手腕处和脚踝处都有一道道的勒痕,也就在这时才能真正看清同事的美丽面孔,这里的医生大多数也都是从其他科室过来支援的,面对疫情,大家没有把豪言壮语挂在嘴边,而是用义无返顾的行动默默实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 

 

  院领导的关心,同事之间的爱护,希望工程家人朋友的鼓励,这所有的爱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这段难忘的时光,突然发现好些天没有回过自己的科室,想起离科前我的护士长和同事们对我的各种叮嘱,那情景都还历历在目呢!

 

 

  告别三月风雨,迎来四月骄阳 

    

  告别三月风雨,迎来四月骄阳,经过全国人民的积极努力,我们国家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是抗击疫情并没有结束。4月15日中午,我看到医院有关《组建我省边境新冠肺炎应急防控后备医疗队》的通知,深刻地意识到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的工作依然重要而艰巨。自疫情发生以来,我曾写下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如今又有了在发热门诊的工作经验,这更加坚定了我要报名参加省境外医疗队的决心! 

    

  疫情的到来不可预测,但只有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抗击疫情带来新的可能,我坚信会有那么一天,世界抗击病毒的胜利,会有如极光般地冲出黑暗! 

    

  

  新闻链接: 

 

  杨昆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护士,2003年开始,受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关心资助,在希望工程的呵护下成长成才,先后成为云南青基会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云南青基会理事。 

    

  2020年1月2日,上班途中,杨昆娥为心跳呼吸骤停倒地的少年紧急施救,挽回患者生命。从希望工程的“女儿”,成长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份关于感恩、回报的故事,将救死扶伤的信念铭刻于心,她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演绎着人间大爱的流转和传递。 

 

责任编辑:云南共青团

百年影像